重庆龙骨坡遗址旅游指南
龙骨坡文化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占地约700平方米。发掘于1986年。在这里,发现了古人类门齿和带犬齿的颌骨化石,以及数十件与人类化石同一层次的巨猴、剑齿虎、双角犀等化石。经考证,这些化石属早更新世,距今204万年。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我国早期人类化石空白,对于人类起源和三河谷发育史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海拔1300m以上的高山为"鄂西期"夷平面。700-1100m为山原期夷平面。龙骨坡遗址位于山原期夷平面下,标高830m。这里的山脉走向与构造走向大体一致,但由于庙宇盆地基岩面的降低,山脊溶蚀作用增强,其顶面多呈圆形,在石灰岩出露的地区,有圆形的基座石峰。
庙宇镇处在锯木沟至三溪园向斜东南翼溶蚀盆地边缘。周围基岩系嘉陵江(巴东组)灰岩,盆地内为紫红色泥岩、页岩夹中厚层状石英粉砂岩及泥岩、白云岩。盆地沿北东--南西向伸长,周围地形起伏较大,抱峰山最高点1462m;最低点核桃树泄水孔750m。庙宇盆地由于地势较高,年无霜期只有250天,年平均气温14℃;一月气温平均3℃;8月平均25℃,年降水量1065ml。土壤为红色酸性土,埴被属华南落叶阔叶林,与长江北岸神农架林区的针阔叶混交林相似。
龙骨坡遗址属洞穴堆积,洞体为三叠纪嘉陵江灰岩,化学成分Mg的含量达17-18%,Cao的含量超过50%,因而易于分解形成洞穴。在形成的早期,其东侧为开放的洞口,南北两壁有洞顶相连。其后,由于山体抬升和庙宇河的溯源侵蚀,溶洞东壁倒塌。与此同时,南、西、北三面之洞顶也随之夷平,构成了发掘前呈现的一面坡的地貌景观
相关旅游景点:
歌乐山森林公园 云阳长滩河 四面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渝中南帝山庄农家乐 南山植物园 大垭口森林公园 巴南金馨园农家乐 石马公社知青文化一条街 长寿湖 綦江通惠镇农家乐 忠县石宝寨 古圣寺 大园洞国家森林公园 三峡学院 碧云天休闲度假村农家乐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 盐井龙洞 三峡博物馆 黑山谷景区 歌乐山烈士陵园 黄瓜山百里果乡 明良殿 龙骨坡遗址 龙洞农家乐 龙潭古镇 南温泉公园 中山古镇 仙女山-落在凡间的伊甸园 南岸区慈云寺 黄泉路 云篆山旅游风景区 石门镇 巫山小三峡 龙缸 名人雕塑园 阴曹地府 盐井沟龙洞 北碚恐龙遗址 天井峡地缝 南山腊梅园农家乐
海拔1300m以上的高山为"鄂西期"夷平面。700-1100m为山原期夷平面。龙骨坡遗址位于山原期夷平面下,标高830m。这里的山脉走向与构造走向大体一致,但由于庙宇盆地基岩面的降低,山脊溶蚀作用增强,其顶面多呈圆形,在石灰岩出露的地区,有圆形的基座石峰。
庙宇镇处在锯木沟至三溪园向斜东南翼溶蚀盆地边缘。周围基岩系嘉陵江(巴东组)灰岩,盆地内为紫红色泥岩、页岩夹中厚层状石英粉砂岩及泥岩、白云岩。盆地沿北东--南西向伸长,周围地形起伏较大,抱峰山最高点1462m;最低点核桃树泄水孔750m。庙宇盆地由于地势较高,年无霜期只有250天,年平均气温14℃;一月气温平均3℃;8月平均25℃,年降水量1065ml。土壤为红色酸性土,埴被属华南落叶阔叶林,与长江北岸神农架林区的针阔叶混交林相似。
龙骨坡遗址属洞穴堆积,洞体为三叠纪嘉陵江灰岩,化学成分Mg的含量达17-18%,Cao的含量超过50%,因而易于分解形成洞穴。在形成的早期,其东侧为开放的洞口,南北两壁有洞顶相连。其后,由于山体抬升和庙宇河的溯源侵蚀,溶洞东壁倒塌。与此同时,南、西、北三面之洞顶也随之夷平,构成了发掘前呈现的一面坡的地貌景观
相关旅游景点:
歌乐山森林公园 云阳长滩河 四面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渝中南帝山庄农家乐 南山植物园 大垭口森林公园 巴南金馨园农家乐 石马公社知青文化一条街 长寿湖 綦江通惠镇农家乐 忠县石宝寨 古圣寺 大园洞国家森林公园 三峡学院 碧云天休闲度假村农家乐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 盐井龙洞 三峡博物馆 黑山谷景区 歌乐山烈士陵园 黄瓜山百里果乡 明良殿 龙骨坡遗址 龙洞农家乐 龙潭古镇 南温泉公园 中山古镇 仙女山-落在凡间的伊甸园 南岸区慈云寺 黄泉路 云篆山旅游风景区 石门镇 巫山小三峡 龙缸 名人雕塑园 阴曹地府 盐井沟龙洞 北碚恐龙遗址 天井峡地缝 南山腊梅园农家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