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河南大学旅游指南
·历史沿革
河南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开封市,是河南省建校最早的一所高校。辛亥革命胜利后的1912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清代河南贡院旧址创办,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2000年7月,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组建成新的河南大学,成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
·院系设置
河南大学现拥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和医学10大学科门类,下设26个学院,办有72个本科专业,81个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4个专业具有专业硕士授予权,9个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3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人文社科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体育艺术师资培养基地,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人文社科研究中心,20个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位。
·在校师生情况
全校在岗教职工3700多人,在2340多名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800多人,其中院士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共计51人,省特聘教授13人,黄河学者、校特聘教授41人,省优秀专家38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6人,从学历结构上来看,在专任教师中有博士346人,硕士792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3000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多人,外国留学生近300人。在2004年中国网大对全国高校综合排名中,河南大学居百强之列;《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确定的中国大学社会科学类100强中,河南大学居第48
·其它
河南大学设有46个研究所和13个研究室,建有河南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的刊物有13种,其中《史学月刊》、《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图书馆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馆藏图书近400万册,其中线装古籍17万册,外文书刊18万册,实施了图书自动化管理工程。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近2亿元。校区总面积3600余亩,明伦校区近代建筑群正在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校区也已入住13000名学生,今年将全部建成。
在教学改革方面,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与专业方向,强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行了学分制。为适应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需要,我校实行双学位、双专业培养制度,目前攻读双学位的学生近200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了提高本科生的英语综合水平,从2005年开始实行英语小学期制。同时,学校加快了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步伐,建有近200个多媒体教室和20多个现代化的语音实验室。
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学校设立了多项奖学金,最高奖金额5000元。一些社会知名人士和大中型企业也在我校设立了奖励基金,如冰熊奖学金、王鸣岐奖学金、侯镜如奖学金、田曼诗奖学金、华藏奖学金等20多种,总金额近600万元。为解决贫困生的生活和学习问题,河南大学采取了发放助学贷款、减免学费、发放特困补助金、安排勤工助学岗位等多种得力措施,千方百计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
河南大学不但注重夯实本科生专业基础,努力提高学生竞争能力,而且还注重提高办学层次,认真加强研究生培养。近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率逐年增加,2004届平均达37.8%;硕士毕业生考取博士研究生的比率在30%左右。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2%,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为早日实现把河南大学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更好地服务社会,河南大学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设。河南大学与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进行“一校两院”合作,以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全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河南大学与总参谋部联合培养军队干部,从2005年起我校有计划地招收国防生。
河南大学是世界大学联合会和亚太地区大学联合会会员,先后同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白俄罗斯、英国、南非等国的几十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每年都接收一批外国留学生和选送一批本科生到国外留学。
相关旅游景点:
市体育馆 天波杨府 朱仙镇 延庆观 罗汉殿 南湾湖 禹王台风景区 河南大学 铁塔公园 朱仙镇岳飞庙 相国寺(AAAA级景区) 博物馆 府 龙亭公园(AAAA级景区) 繁塔 包公湖 法王寺 包公祠(AAAA级景区) 殷墟博物苑 张良墓 焦裕禄烈士陵园 樊楼 延庆观 清明上河园(AAAA级景区) 翠云亭 山陕甘会馆 天波杨府 中国翰园碑林 登封中岳庙 宋都御街 铁塔公园(AAAA级景区) 概况 铁塔 禹王台 红旗渠游览区 焦裕禄纪念园 翰园碑林 繁塔 人民体育馆 大相国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