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酒店预订] [信息咨询] [发布生活信息] | |
麓山寺 | |
所在城市 | 长沙 |
所在类目 | 交通旅游 |
联系电话 | 电话:0731-8825058 传真:0731-8825011 (岳麓山管理处) |
详细地址 | 长沙市岳麓区登高路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内 邮编:410012 |
网站网址 | http://www.hnyls.com/lss.htm |
简介说明 | 麓山寺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的半山腰,左临清风峡和白鹤泉,背靠碧虚峰,寺庙包括山门、主殿和后殿三部分,现存主体建筑为1986年以后重修,属于明朝风格;现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重要观光点。寺庙为佛教传入湖南保存最古老的一座寺庙。1983年被评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麓山寺系晋初古寺,是佛教人湘最早的一所大寺。明神宗时更名为万寿寺,民国初年复名,古麓山寺。 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于1944年被炸毁,仅存山门和观音阁,现已修整一新.山门上有“古麓山寺” 的横额,两旁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对联,门外古枫参天,浓荫覆盖,门内园圃百花争艳。 观音阁为砖木结构,1955年曾加以修葺,1980 年再次修整恢复原貌,并在厅堂神龛中置观音像。阎内常举办小型书画展 览。观音阁前有两株罗汉松,左边一株是六朝遗迹,称“六朝松",树 龄在1700年以上, 是岳麓山植物界的"元老", 老干新枝,纷繁翁 郁,弥足珍贵;右边一株于清代被巨风拔去并被清代人补植。两棵古松并峙于阁前,游人树下经过,若入关隘,故有“关松"之称。 麓山寺全盛时期为唐代,其时规模宏大,头山门达湘江之滨,二山门位于今岳麓山公园正门入口处,大雄宝殿则在今岳麓书院处,前有放生池,两侧为钟楼和鼓楼,沿清风峡回廊而上,经舍利塔、观音阁、藏经楼、讲经堂、法华泉,直至山顶之法华台,唐代大诗人杜甫称其为“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 古寺始建于西晋泰始四年(268年),初名“慧光明寺”,为竺法祟所建;自此湖南始有佛寺,故有“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之称。 唐朝初期改名“麓山寺”,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灭佛时,麓山寺殿堂全部被毁,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景岑禅师于旧址上重建,改名“麓苑”。 元、明朝时,麓山寺两废两兴,明神宗万历年间妙光于清风峡寺旧址重建大雄宝殿、观音阁、万法堂、藏经楼等,更名为“万寿寺”。清朝先后在智檀、文惺主持下,进行过几次大修。民国初年复名“古麓山寺”;抗日战争时期,弥勒殿、大雄宝殿、禅堂和斋堂等大部分建筑被被日军飞机炸毁,仅存山门、观音阁、虎岑堂等建筑。文化大革命以前曾有7名僧人住寺;文化大革命期间佛教活动中止。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寺庙被移交给长沙市佛教协会管理,之后由政府拨款重修了大雄宝殿、弥勒殿、讲堂、禅堂。1994年8月圣辉大和尚任驻寺方丈,1999年经国家宗教局批准该寺创办湖南第一所佛教院校。 门票:五元 (湖南大学学生半价) |
发布商链接: | |
相关单位 | 赫曦台 长沙市神州旅行社 石燕湖 长沙佳吉(雨花区办) 五轮塔 蔡锷墓 长沙市烈士公园 湖南友和商旅服务有限公司 长沙佳吉(高桥办事处) 杨开慧纪念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