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元淑墓志旅游指南
元淑墓志,八十年代初出土于大同市城东十公里白登山下的东王庄村。此志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年),碑高0.74米(加额),宽0.42米。碑额为“魏元公之墓志”六个篆书,风格与司马金龙墓表篆额相近,但书法略逊一等。墓志正文为楷书,坚二十四行,每行二十七字,共计511字。字格二厘米见方。志文除右下部和左上部因年久接土,二十余字漫灭不可辩读外,绝大部分字体精整,锋颖犹新。它是目前大同地区出土的北魏志石中文字最多的一种。
志文记述了墓主人元淑及其妻吕氏的身世和功德。元淑本名拓跋淑,是北魏先世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道武帝拓跋(王圭)的祖父)第五子拓跋寿鸠的曾孙,生于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公元447年),宣武帝正始四年(公元507年)卒于平城镇将任上。据《北史》载,元淑“善骑射”,‘能弯弓三百斤”,颇有政绩。此墓志极力褒扬他的功德、品行,虽不免有过誉之处,但毕竟补充了史料的不足。
元淑墓志的珍贵价值是在书法艺术方面。元魏后期书法逐步形成了一种俊利疏朗,严格之中富有变化的书风。此墓志是这个变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元淑墓志》的用笔,以方笔为主,不失魏碑雄强、质朴的基本风貌,而许多地方参用圆笔,又具有意态生动、凝重遒劲、富有立体感的特点。在结字方面,《元淑墓志》更有其独到之处:其一是打破了魏碑字体一律呈扁方形的成法,而略呈长形又富于变化;其二是体势以奇取胜;其三是以行入楷,意趣横生。《元淑墓志》的用笔和结字方面的这些独到之处,使它卓然独立于魏碑之中。
相关旅游景点:
明代藩九墓 恒山国家森林公园 天峰岭 桃花山 鼓楼 龙山 天竺庙五龙壁 浑源恒山旅游区 清栗毓美墓 司马金龙墓表墓志 祁皇后墓 代王府九龙壁 华严寺 云冈石窟 显通寺 亚高山草甸 清王万邦墓 七峰山 简介 博物馆 菩萨顶 觉山寺 汤头温泉 比丘尼昙媚造像记 珠海寺 山西善化寺 火山群 霍山 南城墙遗址 下华严寺 镇子梁水库游乐场 恒山壮观碑 平型关 文征明太湖诗碑 清真大寺 上华严寺 平城遗址 平型关战役遗址 元淑墓志
志文记述了墓主人元淑及其妻吕氏的身世和功德。元淑本名拓跋淑,是北魏先世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道武帝拓跋(王圭)的祖父)第五子拓跋寿鸠的曾孙,生于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公元447年),宣武帝正始四年(公元507年)卒于平城镇将任上。据《北史》载,元淑“善骑射”,‘能弯弓三百斤”,颇有政绩。此墓志极力褒扬他的功德、品行,虽不免有过誉之处,但毕竟补充了史料的不足。
元淑墓志的珍贵价值是在书法艺术方面。元魏后期书法逐步形成了一种俊利疏朗,严格之中富有变化的书风。此墓志是这个变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元淑墓志》的用笔,以方笔为主,不失魏碑雄强、质朴的基本风貌,而许多地方参用圆笔,又具有意态生动、凝重遒劲、富有立体感的特点。在结字方面,《元淑墓志》更有其独到之处:其一是打破了魏碑字体一律呈扁方形的成法,而略呈长形又富于变化;其二是体势以奇取胜;其三是以行入楷,意趣横生。《元淑墓志》的用笔和结字方面的这些独到之处,使它卓然独立于魏碑之中。
相关旅游景点:
明代藩九墓 恒山国家森林公园 天峰岭 桃花山 鼓楼 龙山 天竺庙五龙壁 浑源恒山旅游区 清栗毓美墓 司马金龙墓表墓志 祁皇后墓 代王府九龙壁 华严寺 云冈石窟 显通寺 亚高山草甸 清王万邦墓 七峰山 简介 博物馆 菩萨顶 觉山寺 汤头温泉 比丘尼昙媚造像记 珠海寺 山西善化寺 火山群 霍山 南城墙遗址 下华严寺 镇子梁水库游乐场 恒山壮观碑 平型关 文征明太湖诗碑 清真大寺 上华严寺 平城遗址 平型关战役遗址 元淑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