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介绍旅游指南
兴义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是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在东经140°32—150°11′,北纬24°38′—25°23′之间。兴义区位优越,辐射面广,素有“三省通衢”之称。国土面积2915平方公里,属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带,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日照长。年平均气温14—19℃,降雨量1300—1600毫米,无霜期300天左右。全市辖4个办事处17镇5乡,人口75.6万,其中:城区人口24万人,主要有汉、布依、苗、彝、回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9%,民族风情浓郁。到2007年,力争城镇化率达50%,城市人口总数突破30万人,城市中心区面积突破30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在距今1.2万年以前,兴义市境即有人类活动,那时的“兴义人”虽穴居野处,但已过着以渔猎为主的群居生活,是兴义市最早的聚落起源。
战国时期,兴义属夜郎国。秦代设吏属象郡。西汉元鼎(公元前116~111年)年间司牂牁郡。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南部将李恢率军“追奔逐北,南至盘江”,以功封汉兴亭侯,始设汉兴县于今市境。唐太宗贞观六年(公元632年),设附唐县于市境,为盘州治,系戎州都督府所辖之羁縻州。南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市境立自杞国(后为元军所灭)。元朝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属云南行省普安路总管府。
民国6年(1917年)4月,贵州省设贵阳、郎岱、镇远3个地方审检厅、兴义县为郎岱审检厅兼管。是年,贵西道署由安顺迁毕节,兴义县仍属贵西道。民国12年(1923年)撤贵西道,兴义县直属省公署。民国21年(1932年)3月,奉省公署令划分区、乡、镇,兴义县划分为7区,7乡、6镇。民国24年(1935年)12月奉省令裁撤捧乍分县并入兴义县。民国25年(1936年)3月,全县改划为9区,56联保、266保、2634甲。民国26年(1937年)再改划为8区,26联保、272甲。民国30年(1941年)奉国民政府令实行新县制,调整区乡,区署为县政府派出机关,全县有4区、2镇、28乡、262保、3370甲。民国31年(1942年)再次调整区乡为4区、2镇、28乡、262保、2375甲。民国34年(1945年)裁撤区署,各乡镇直属县政府,全县划为2镇、28乡、251保、1988甲。1949年12月兴义解放。1950年将民国时期所设保甲改为行政村组,全县划分为7个区,30乡镇,250村。1951年11月,兴仁专区党、政、军机关迁兴义。1952年12月,兴仁专区改兴义专区,兴义县隶兴义专区。1953年,县普选民主建政后,划为9区,104乡、1镇、13等。1954年撤销郑屯区、设置仓更、七舍二区,城关区改为城关镇。
1956年将盘县所属阿衣乡大部分划归兴义县。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为1区级镇,9区、68乡。同年7月,撤销兴义专区,兴义县隶属安顺专区。1958年,全县按“政社合一”将城关镇及9区改建为10个人民公社,102个管辖区,353个生产大队、3527个生产小队。1959年2月,县行政区划调整为10个公社,67个乡、98个管理区。1965年恢复兴义专区,兴义县复隶兴义专区。1966年4月将“四清”运动中划分的79个公社调整为1镇,9区、56个公社,4个办事处。1978年全县行政区划有1个区级镇、9个区、56个公社,4个街道办事处,367个生产大队,2324个生产队。1981年10月,撤销兴义行署,设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府驻兴义县城关镇。1987年10月国务院批准兴义撤县建市。1992年兴义将原10个区56个公社撤并建为26个乡镇,373个村。兴义置县至今已有206年。
兴义市现下辖:4个办事处,17个镇,5个乡。共373个村,17个社区。
相关旅游景点:
锦屏县介绍 乌江 三都水族自治县介绍 朗德苗寨 凯里 台江 黔西县介绍 百里杜鹃林带 小黄 金泉公园 青山界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介绍 施秉县介绍 万山特区介绍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介绍 红崖古迹 重安江铁索桥 贵州民族节日博物馆 朱家山 舞阳湖水利风景区 织金县介绍 荔波县介绍 猴子沟自然保护区 黄平飞云大峡谷 肇兴民族风情区 兴义市介绍 谭公馆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东山公园 南岳飞泉 桫椤王国 福泉市介绍 麻塘革寨 云彩江声 傅家大院 松桃苗族自治县介绍 坡岗自然保护区 施洞苗族风情 四官殿 长顺县介绍
历史沿革
在距今1.2万年以前,兴义市境即有人类活动,那时的“兴义人”虽穴居野处,但已过着以渔猎为主的群居生活,是兴义市最早的聚落起源。
战国时期,兴义属夜郎国。秦代设吏属象郡。西汉元鼎(公元前116~111年)年间司牂牁郡。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南部将李恢率军“追奔逐北,南至盘江”,以功封汉兴亭侯,始设汉兴县于今市境。唐太宗贞观六年(公元632年),设附唐县于市境,为盘州治,系戎州都督府所辖之羁縻州。南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市境立自杞国(后为元军所灭)。元朝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属云南行省普安路总管府。
民国6年(1917年)4月,贵州省设贵阳、郎岱、镇远3个地方审检厅、兴义县为郎岱审检厅兼管。是年,贵西道署由安顺迁毕节,兴义县仍属贵西道。民国12年(1923年)撤贵西道,兴义县直属省公署。民国21年(1932年)3月,奉省公署令划分区、乡、镇,兴义县划分为7区,7乡、6镇。民国24年(1935年)12月奉省令裁撤捧乍分县并入兴义县。民国25年(1936年)3月,全县改划为9区,56联保、266保、2634甲。民国26年(1937年)再改划为8区,26联保、272甲。民国30年(1941年)奉国民政府令实行新县制,调整区乡,区署为县政府派出机关,全县有4区、2镇、28乡、262保、3370甲。民国31年(1942年)再次调整区乡为4区、2镇、28乡、262保、2375甲。民国34年(1945年)裁撤区署,各乡镇直属县政府,全县划为2镇、28乡、251保、1988甲。1949年12月兴义解放。1950年将民国时期所设保甲改为行政村组,全县划分为7个区,30乡镇,250村。1951年11月,兴仁专区党、政、军机关迁兴义。1952年12月,兴仁专区改兴义专区,兴义县隶兴义专区。1953年,县普选民主建政后,划为9区,104乡、1镇、13等。1954年撤销郑屯区、设置仓更、七舍二区,城关区改为城关镇。
1956年将盘县所属阿衣乡大部分划归兴义县。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为1区级镇,9区、68乡。同年7月,撤销兴义专区,兴义县隶属安顺专区。1958年,全县按“政社合一”将城关镇及9区改建为10个人民公社,102个管辖区,353个生产大队、3527个生产小队。1959年2月,县行政区划调整为10个公社,67个乡、98个管理区。1965年恢复兴义专区,兴义县复隶兴义专区。1966年4月将“四清”运动中划分的79个公社调整为1镇,9区、56个公社,4个办事处。1978年全县行政区划有1个区级镇、9个区、56个公社,4个街道办事处,367个生产大队,2324个生产队。1981年10月,撤销兴义行署,设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府驻兴义县城关镇。1987年10月国务院批准兴义撤县建市。1992年兴义将原10个区56个公社撤并建为26个乡镇,373个村。兴义置县至今已有206年。
兴义市现下辖:4个办事处,17个镇,5个乡。共373个村,17个社区。
相关旅游景点:
锦屏县介绍 乌江 三都水族自治县介绍 朗德苗寨 凯里 台江 黔西县介绍 百里杜鹃林带 小黄 金泉公园 青山界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介绍 施秉县介绍 万山特区介绍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介绍 红崖古迹 重安江铁索桥 贵州民族节日博物馆 朱家山 舞阳湖水利风景区 织金县介绍 荔波县介绍 猴子沟自然保护区 黄平飞云大峡谷 肇兴民族风情区 兴义市介绍 谭公馆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东山公园 南岳飞泉 桫椤王国 福泉市介绍 麻塘革寨 云彩江声 傅家大院 松桃苗族自治县介绍 坡岗自然保护区 施洞苗族风情 四官殿 长顺县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