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南民族大学旅游指南
·学校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座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校占地1,600亩,现代化校舍面积 66万平米,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校园环境清幽秀雅。学校馆藏图书200万册,拥有全国高校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
学校现有教职工1,545人,其中专任教师977人,正副教授500余人,博士导师、硕士导师15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0余人,省部级专家和学科带头人40余人。另长期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客座教授60余人。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开设了文、理、法、工、管理、经济、历史、医学、教育9大学科门类的54个本科专业、43个硕士专业和1个博士专业,其中2个一级学科硕士专业。有11个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校设有民族学、民族高等教育、女书文化、民族文化、土家族、应用化学、等离子体、生物医学工程、古典文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30个研究所(中心)。近年来,学校共出版学术著作750余部,完成科研项目500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90多项,发表科研论文9,000多篇。50多年来,学校已累计培养了40,000多名各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他们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为维护民族团结与稳定,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南民族大学杰出的办学成就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俄罗斯、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所大学合作办学,建立师生对等互访机制,开展国际间科学文化合作研究,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招收留学生。
近年来学校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2001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2年学校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2003年9月,学校成为国家民委与武汉市政府人民政府共建院校, 2001?2002年、2003-2004年连续2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2005年5月学校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荣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南民族大学的办学模式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式。
中南民大人在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秉承“笃信好学,自然宽和”的办学理念,坚持走“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品牌荣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正朝着建设一流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相关旅游景点:
大学早期建筑 卓刀泉 青少年宫水上世界 六一惨案遗址 东湖磨山 南楼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洪山公园 朱碑亭 刘山银杏山寨 双凤亭 民众乐园 北伐军官兵公墓 听涛轩 辛亥革命烈士公墓 龟山禹王庙 东湖鸟语林 汉口 龟山电视塔 大学樱花大道 湖北警官学院 拜将台 理工大学 二七烈士纪念碑 首义园 树藩体育馆 古琴台 长江书店旧址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AAAA) 濒湖画廊 盆景园 古德寺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湖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刘少奇故居 红楼(AAAA) 体育学院 黄陂木兰天池(AAA) 龟山莲花湖
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座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校占地1,600亩,现代化校舍面积 66万平米,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校园环境清幽秀雅。学校馆藏图书200万册,拥有全国高校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
学校现有教职工1,545人,其中专任教师977人,正副教授500余人,博士导师、硕士导师15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0余人,省部级专家和学科带头人40余人。另长期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客座教授60余人。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开设了文、理、法、工、管理、经济、历史、医学、教育9大学科门类的54个本科专业、43个硕士专业和1个博士专业,其中2个一级学科硕士专业。有11个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校设有民族学、民族高等教育、女书文化、民族文化、土家族、应用化学、等离子体、生物医学工程、古典文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30个研究所(中心)。近年来,学校共出版学术著作750余部,完成科研项目500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90多项,发表科研论文9,000多篇。50多年来,学校已累计培养了40,000多名各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他们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为维护民族团结与稳定,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南民族大学杰出的办学成就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俄罗斯、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所大学合作办学,建立师生对等互访机制,开展国际间科学文化合作研究,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招收留学生。
近年来学校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2001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2年学校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2003年9月,学校成为国家民委与武汉市政府人民政府共建院校, 2001?2002年、2003-2004年连续2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2005年5月学校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荣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南民族大学的办学模式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式。
中南民大人在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秉承“笃信好学,自然宽和”的办学理念,坚持走“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品牌荣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正朝着建设一流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相关旅游景点:
大学早期建筑 卓刀泉 青少年宫水上世界 六一惨案遗址 东湖磨山 南楼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洪山公园 朱碑亭 刘山银杏山寨 双凤亭 民众乐园 北伐军官兵公墓 听涛轩 辛亥革命烈士公墓 龟山禹王庙 东湖鸟语林 汉口 龟山电视塔 大学樱花大道 湖北警官学院 拜将台 理工大学 二七烈士纪念碑 首义园 树藩体育馆 古琴台 长江书店旧址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AAAA) 濒湖画廊 盆景园 古德寺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湖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刘少奇故居 红楼(AAAA) 体育学院 黄陂木兰天池(AAA) 龟山莲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