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十三陵旅游指南
十三陵是中国明代13个皇帝陵墓的总称。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天寿山下。明代迁都北京后,自成祖朱棣起,至末帝思宗朱由检止,共十四帝,除景帝朱祁钰因故别葬金山外,其他皇帝均葬此。依次为成祖长陵、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毅宗思陵。十三陵是一个整体性强、布局主从分明的大型陵墓群。清初明陵遭破坏,乾隆年间曾进行修缮。1956年发掘定陵。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三陵的范围与布局:
十三陵陵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东、西、北三面环山,依山势建围墙。正门大红门开在南端,在各山口、水口处建关城和水门。大红门前有石牌坊和下马碑。牌坊为五间六柱,庑殿顶,东西通宽33.6米,高10.5米,为中国最大石坊。大红门南向,券门三洞,无木架,全部砖石结构。单檐,庑殿顶,顶覆黄瓦,红墙,白石基础,东西长37.6米,南北宽11.4米。门南两侧各有下马石碑。门东北部为拂尘殿,为皇帝祭陵更衣所在,今仅存遗迹。门北为总神道,直达长陵。
神道长约1060米,南端建有大碑楼,重檐歇山顶,顶覆黄琉璃瓦,四面开门。内立“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楼外四隅各立雕龙华表。碑楼北神道两侧立石望柱和巨大的石象生18对,相向而置。计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各4,皆2蹲2立;石人12个:武臣、文臣、勋臣各4个。再北为石柱组成的牌楼式棂星门。神道北段有支路,通向各陵。
十三陵陵园形制 :
各陵自成陵园,规模大小不一,形制大致相同。陵园各建在山前,都有围墙,门前竖无字石碑。祭祀建筑规模都较大,三五间不等,两旁多建廊庑。殿后过牌楼门有石五供,再后有明楼、宝城。各陵葬皇帝一人,皇后人数不等。明楼为方形高楼,重檐歇山顶,正面檐下嵌匾,书陵名。楼中竖石碑,刻皇帝庙号、谥号。长陵陵园规模最大,宝城直径340米。祭祀宫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有三层白石横杆环绕,内有32根直径1米以上本色楠木巨柱,面积1956平方米,雄壮雅洁,为国内仅见。除思陵外,各陵陵园左右均设有神宫监、神马房、祀祭署。
定陵地宫及遗物
前有砖隧道、石隧道、金刚墙,隧道券接玄宫。玄宫分为前殿、中殿、后殿与左右二配殿,全部为石材起券结构。各殿间有石券洞相通,券洞前雕额枋、檐瓦,下作须弥座。洞内设汉白石双扇石门。各门内均有自来石顶门。前、中两殿地铺方形澄浆砖。后殿和两配殿地铺花斑石。玄宫连同隧道券前后长87.34米,左右横跨47.28米,总面积1195平方米。
玄宫中殿设石供案三,案前均设黄琉璃五供,后殿有棺床,砖石结构,床上中为万历帝棺,左为孝端后棺,右为孝靖后棺,棺床上下放置随葬器物、谥宝、谥册等。万历帝棺床有金井。左右配殿也各有棺床、金井,唯无棺、器物。
出土器物有帝后冠服、织锦匹料、金器、玉器、铜器、瓷器、木器、锡器、谥册、谥宝、金元宝、银元宝等各类器物近2648件。帝用翼善冠,全用金丝编就,并附有双龙戏珠,十分珍贵;织锦匹料多成卷状,中部加腰封,书写织造时间、地点、名称、尺寸和各种匠作姓名等,史料价值很高,但多有腐朽。
1954年,文化部文物局对长、景、永三陵进行了整修。1958年整修定陵的地面建筑与地下玄宫,1959年建定陵博物馆。1986年又着手修缮昭陵。现归十三陵特区管理。
相关旅游景点:
君红农家院 王宗顺农家院 青龙峡宏伟农家院 鳞龙山自然风景区 琼华岛 王仕良农家院 市 北京电影学院 小汤山农业科技示范园 金海湖旅游度假区 妫河漂流风景区 毛主席纪念堂 北京八中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天一客栈 云蒙山 军事博物馆 电信博物馆 区渤海镇-寇学达农家院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古崖居遗址 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乔波冰雪世界室内滑雪馆 云居寺石经陈列馆 银狐洞 小西湖凤红农家院 青龙湖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定陵 Google中国总部 菩萨山风景区 葡萄博物馆 平安大道 蓝天牧场 乡间情趣园 丫髻山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航空博物馆 白河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