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桫椤介绍旅游指南
又名树蕨、蕨树、水桫椤、刺桫椤、大贯众、龙骨风、七叶树,为白垩纪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树种,是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的出现距今约三亿多年,比恐龙的出现还早一亿五千多万年。恐龙灭绝,桫椤独存,故桫椤又有“活化石”之称。在2亿年前恐龙生活的年代,树蕨曾遍及世界,高大而繁茂。由于地质变迁,绝大多数已经绝灭,埋在地下成了煤炭,只有极少数幸存下来。因为它稀有珍贵,被国家列为一类保护植物。
树蕨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森林中,高3-8米,在南太平洋岛屿的森林中,最高可达20M左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蕨类植物。树蕨的树干呈圆形,有点像椰子树,叶形如凤尾,株形婷婷玉立,根细长,无主根,树上不分树,有疏刺或布满六角形的斑纹,中部以上有明显的变 形叶痕交错排列,深褐色或浅黑色,外面坚硬,且有老叶脱后痕迹,而长的羽状复叶,向四周伸展,远看像一把大伞,撑在地面之上;幼苗好似金毛狗脊,形态幽雅。树蕨没有花,也不结果实和种子。在它的叶片背面有许多孢子囊群,看起来像一个个黄色小点,里面长着许多孢子,它们就是靠这些孢子繁衍后代的。孢子成熟后随风飘散,落到土壤中,先萌发长成一个心脏形的绿色扁平的原叶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腹面生有假根,能独立生活。在原叶体腹面明端长着颈卵器,在它后斗部生有精子器,所以又称“配子体”,当精子成熟后,可以借助许多鞭毛在水中游动到颈卵器里,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合子仍吸收原叶体上的养料,逐渐发育成胚,后长成一棵新的树蕨。
桫椤的分类
桫椤科在全世界共有6属500余种,产于热带亚热带山地。根据目前比较权威的研究结果,我国有2属14种和2变种,分布于西南和华南地区。黑桫椤被并入桫椤属作为亚属处理。桫椤科的主要分类特征是叶柄基部的鳞片,叶轴上的气囊体,孢子囊的孢子数目和囊群盖等。
我国桫椤属(Alsophila),又称木桫椤,全世界共约230种,我国有11种和2变种,分桫椤亚属和黑桫椤亚属。
1、桫椤(A. spinulosa) 2 、中华桫椤(A. costularia) 3、南洋桫椤(A. loheri)
4、阴生桫椤(A. latebrosa) 5、兰屿笔筒树(A. fenicia) 6、黑桫椤(A. podophylla)
7、毛叶桫椤(A. andersonii) 8、大叶黑桫椤(A. gigantea): 1)大叶黑桫椤 2)多脉黑桫椤
9、粗齿桫椤(A. denticulata) 10、小黑桫椤(A. metteniana): 1)小黑桫椤(原变种var. metteniana) 2)光叶小黑桫椤(变种var. subglabra) 11、西亚桫椤(A. khasyyana)
二、白桫椤属 (Sphaeropteris)
1、白桫椤(. brunoniana) 2、海南白桫椤(S. hainanensis) 3、笔筒树(S. lepifera)
桫椤的实用价值
1、研究价值
由于桫椤科植物的古老性和孑遗性,它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价值,它与恐龙化石并存,在重现恐龙生活时期的古生态环 境,研究恐龙兴衰,地质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观赏价值
桫椤树形美观,树冠犹如巨伞,虽历经沧桑却万劫余生,依然茎苍叶秀,高大挺拔,园艺观赏价值极高。
3、药用价值
桫椤削去外皮的髓部可作药用。味辛,微苦,性平;能祛风湿,强筋骨,清热止咳。常用来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肺热咳嗽,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脑以及肾炎、水肿、肾虚、腰痛、妇女崩漏,中心积腹痛,蛔虫、蛲虫和牛瘟等,内茎液汗,外用可治癣症。其茎杆髓部含淀粉约27.44%,可提取淀粉代食品,其根状茎具清热解煮等功效。
桫椤谷的自然条件及保护现状
(一)自然条件
福安市瓜溪桫椤自然保护区具有气候温暖、热量资源和水量资源较好、蒸发量水、相对湿度大的气候特点,有利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的生长发育。桫椤分布在低山余脉地带的沟谷和沟谷小溪两侧的常绿阔叶林边缘,海拔450—480米,分布区土壤为酸性红紫色土,PH值4.5—5.5,为含砾沙土。土层湿润,有机质丰富,小溪常年流淌,直接日照时间短,相对湿度高,为桫椤的生长发肓和更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保护现状
福安市瓜溪桫椤自然保护区自1996年成立以来,在福安林业局,溪潭镇政府和保护区人民管理下,其具体管理措施以及当群众的宣传教育是有效的, 保证了该区桫椤属植物在数量上的稳定,局部生态系统中的人为影响受到一定控制,桫椤种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常绿阔叶林,植被、湿热的沟谷生态环 境受到了良好的保护。
桫椤濒危原因
桫椤由于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特别是第四纪冰期的影响,加之大量森林被破坏,种类濒临绝灭,分布区也大幅度收缩,仅残存于热带、亚热带。脆 弱环境中“避难”引起我国植物学家及各界有识之士的重视和焦虑。
根据专家们试验和观察,桫椤濒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桫椤成年株每年产生孢子数量多,但死亡也多。
2、在自然界,有幸存活的孢子,从萌发至形成幼孢子体这一过程,费时达1年以上,湿度、温度等生态因子的变化,都可能影响萌发孢子的生死存亡或延迟以后的发育进程。
3、桫椤孢子萌发,形成配子体胚胎等过程对环境要求严格,发育对环境有严重的依赖性,限制了它只能在一定孤立的区域生栖繁衍,而成年株在周围5米范围内也限制了生长桫椤幼株,因此适宜生长的区域更小了。尽管桫椤偶尔也能侵入并幸存在新的森林区域,但它竟争不过当地迅速生长的植物。
4、桫椤是木本生植物,生殖周期很长,生殖过程在离体情况下进行,发育进程完全受变化的环境控制,不利于生存发展。
5、桫椤无完善的根系,很难适应现存变化较大的生态环境。
6、由于原始森林逐年破坏,桫椤赖以生存的温暖、潮湿、荫蔽、水分充足、土层肥厚和排水良好的环境受到毁坏或消失,桫椤本身也就受到威胁或毁灭。
7、人为直接砍伐,使生长数年的或几十年的桫椤毁于一旦,近年来,不法分子盗挖盗卖桫椤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爱护大自然、爱护您身边的财富,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不要从教科书中看到桫椤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毁灭,让我们共同来保护它。
相关旅游景点:
刘公岩 市介绍 古田溪山书画院 九扎龙洞 李生岩 分水关 古田县风景名胜 园林山城 天宝寺 仙字岩 龙井瀑布景区 桫椤自然保护区 东狮山 上楼红军烈士墓 天柱坑 简介 葫芦岭 七都溪 嵛山岛 虎嘴岩 九仙山庙 八尺门港 市 晴川海滨景区 福瑶列岛景区 霍童镇 凤山寺 郑氏宗祠 福瑶列岛 闽东北特委、军分区驻地纪念碑 白云山 甘国宝故居 南祭山 擎天柱 南溪水库人工湖 百丈漈水帘洞 太姥山 卧女峰 南山风景区 种德寺
树蕨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森林中,高3-8米,在南太平洋岛屿的森林中,最高可达20M左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蕨类植物。树蕨的树干呈圆形,有点像椰子树,叶形如凤尾,株形婷婷玉立,根细长,无主根,树上不分树,有疏刺或布满六角形的斑纹,中部以上有明显的变 形叶痕交错排列,深褐色或浅黑色,外面坚硬,且有老叶脱后痕迹,而长的羽状复叶,向四周伸展,远看像一把大伞,撑在地面之上;幼苗好似金毛狗脊,形态幽雅。树蕨没有花,也不结果实和种子。在它的叶片背面有许多孢子囊群,看起来像一个个黄色小点,里面长着许多孢子,它们就是靠这些孢子繁衍后代的。孢子成熟后随风飘散,落到土壤中,先萌发长成一个心脏形的绿色扁平的原叶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腹面生有假根,能独立生活。在原叶体腹面明端长着颈卵器,在它后斗部生有精子器,所以又称“配子体”,当精子成熟后,可以借助许多鞭毛在水中游动到颈卵器里,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合子仍吸收原叶体上的养料,逐渐发育成胚,后长成一棵新的树蕨。
桫椤的分类
桫椤科在全世界共有6属500余种,产于热带亚热带山地。根据目前比较权威的研究结果,我国有2属14种和2变种,分布于西南和华南地区。黑桫椤被并入桫椤属作为亚属处理。桫椤科的主要分类特征是叶柄基部的鳞片,叶轴上的气囊体,孢子囊的孢子数目和囊群盖等。
我国桫椤属(Alsophila),又称木桫椤,全世界共约230种,我国有11种和2变种,分桫椤亚属和黑桫椤亚属。
1、桫椤(A. spinulosa) 2 、中华桫椤(A. costularia) 3、南洋桫椤(A. loheri)
4、阴生桫椤(A. latebrosa) 5、兰屿笔筒树(A. fenicia) 6、黑桫椤(A. podophylla)
7、毛叶桫椤(A. andersonii) 8、大叶黑桫椤(A. gigantea): 1)大叶黑桫椤 2)多脉黑桫椤
9、粗齿桫椤(A. denticulata) 10、小黑桫椤(A. metteniana): 1)小黑桫椤(原变种var. metteniana) 2)光叶小黑桫椤(变种var. subglabra) 11、西亚桫椤(A. khasyyana)
二、白桫椤属 (Sphaeropteris)
1、白桫椤(. brunoniana) 2、海南白桫椤(S. hainanensis) 3、笔筒树(S. lepifera)
桫椤的实用价值
1、研究价值
由于桫椤科植物的古老性和孑遗性,它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价值,它与恐龙化石并存,在重现恐龙生活时期的古生态环 境,研究恐龙兴衰,地质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观赏价值
桫椤树形美观,树冠犹如巨伞,虽历经沧桑却万劫余生,依然茎苍叶秀,高大挺拔,园艺观赏价值极高。
3、药用价值
桫椤削去外皮的髓部可作药用。味辛,微苦,性平;能祛风湿,强筋骨,清热止咳。常用来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肺热咳嗽,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脑以及肾炎、水肿、肾虚、腰痛、妇女崩漏,中心积腹痛,蛔虫、蛲虫和牛瘟等,内茎液汗,外用可治癣症。其茎杆髓部含淀粉约27.44%,可提取淀粉代食品,其根状茎具清热解煮等功效。
桫椤谷的自然条件及保护现状
(一)自然条件
福安市瓜溪桫椤自然保护区具有气候温暖、热量资源和水量资源较好、蒸发量水、相对湿度大的气候特点,有利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的生长发育。桫椤分布在低山余脉地带的沟谷和沟谷小溪两侧的常绿阔叶林边缘,海拔450—480米,分布区土壤为酸性红紫色土,PH值4.5—5.5,为含砾沙土。土层湿润,有机质丰富,小溪常年流淌,直接日照时间短,相对湿度高,为桫椤的生长发肓和更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保护现状
福安市瓜溪桫椤自然保护区自1996年成立以来,在福安林业局,溪潭镇政府和保护区人民管理下,其具体管理措施以及当群众的宣传教育是有效的, 保证了该区桫椤属植物在数量上的稳定,局部生态系统中的人为影响受到一定控制,桫椤种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常绿阔叶林,植被、湿热的沟谷生态环 境受到了良好的保护。
桫椤濒危原因
桫椤由于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特别是第四纪冰期的影响,加之大量森林被破坏,种类濒临绝灭,分布区也大幅度收缩,仅残存于热带、亚热带。脆 弱环境中“避难”引起我国植物学家及各界有识之士的重视和焦虑。
根据专家们试验和观察,桫椤濒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桫椤成年株每年产生孢子数量多,但死亡也多。
2、在自然界,有幸存活的孢子,从萌发至形成幼孢子体这一过程,费时达1年以上,湿度、温度等生态因子的变化,都可能影响萌发孢子的生死存亡或延迟以后的发育进程。
3、桫椤孢子萌发,形成配子体胚胎等过程对环境要求严格,发育对环境有严重的依赖性,限制了它只能在一定孤立的区域生栖繁衍,而成年株在周围5米范围内也限制了生长桫椤幼株,因此适宜生长的区域更小了。尽管桫椤偶尔也能侵入并幸存在新的森林区域,但它竟争不过当地迅速生长的植物。
4、桫椤是木本生植物,生殖周期很长,生殖过程在离体情况下进行,发育进程完全受变化的环境控制,不利于生存发展。
5、桫椤无完善的根系,很难适应现存变化较大的生态环境。
6、由于原始森林逐年破坏,桫椤赖以生存的温暖、潮湿、荫蔽、水分充足、土层肥厚和排水良好的环境受到毁坏或消失,桫椤本身也就受到威胁或毁灭。
7、人为直接砍伐,使生长数年的或几十年的桫椤毁于一旦,近年来,不法分子盗挖盗卖桫椤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爱护大自然、爱护您身边的财富,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不要从教科书中看到桫椤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毁灭,让我们共同来保护它。
相关旅游景点:
刘公岩 市介绍 古田溪山书画院 九扎龙洞 李生岩 分水关 古田县风景名胜 园林山城 天宝寺 仙字岩 龙井瀑布景区 桫椤自然保护区 东狮山 上楼红军烈士墓 天柱坑 简介 葫芦岭 七都溪 嵛山岛 虎嘴岩 九仙山庙 八尺门港 市 晴川海滨景区 福瑶列岛景区 霍童镇 凤山寺 郑氏宗祠 福瑶列岛 闽东北特委、军分区驻地纪念碑 白云山 甘国宝故居 南祭山 擎天柱 南溪水库人工湖 百丈漈水帘洞 太姥山 卧女峰 南山风景区 种德寺